靈性成長包括許多方面﹐
有道心的長養
有戒律﹐靜心﹐智慧的加深
有服務大眾意願及技巧的練習﹐等等。。。
但不管是那一種靈性成長的方面﹐
它背後的深層含義都是﹐放下小我(我執)﹐成就大我(上帝﹐佛)。
所以當明師遇上徒弟﹐
等時機成熟時
他會用各種方式製造各種情況﹐
讓徒弟必須在大我與小我中重新選擇。
如果徒弟這一次沒有選擇大我﹐
上天及明師就必須等待下一個合適的機會。
徒弟找明師的唯一理由應當是為了靈性成長。
但許多徒弟因為身心意尚未統一﹐修行剛開始﹐
來到明師身邊時可能三心兩意。
又想靈性成長﹐又想抱持現狀。
又想靈性成長﹐又想一成不變。
又想靈性成長﹐又想飛黃騰達。
又想靈性成長﹐又想眾人仰慕。
又想靈性成長﹐又想你儂我儂。
又想靈性成長﹐又想名譽第一。
又想靈性成長﹐又想一勞永逸。
又想靈性成長﹐又想永遠抓住團體。
又想靈性成長﹐又想永遠抓住肉身師父。
又想大我﹐又要小我。
師父與徒弟之間的關係多半不會太和諧﹐
因為師父總是找機會謀殺徒弟的我執﹐讓徒弟下不了台﹐
而徒弟總是找機會抱緊我執﹐想讓師父下台。
除非明師遇高徒﹐才可能合作愉快。
除非徒弟實在太弱﹐師父只能安慰。

師父最擔心的就是徒弟執著﹐滿足於現狀﹐不繼續成長。
靈修必須親身體驗。
師父光講給徒弟聽是不夠的﹐
徒弟必須親身體驗﹐親自選擇。
而師父必須提供選擇的機會與情況。
所有徒弟都必須在錯誤中學習﹐選擇中成長。
如果你要一個不會逼你選擇的師父﹐
你應該找一個木頭佛。
師父最希望的是徒弟能放下所有執著﹐
用誠懇和愛心服務大眾。
用全心全意與上天溝通﹐行天之意。
師父不在乎的是你對他的執著。
師父不在乎的是自己的名譽與清白。
如果必須扯下老臉趕小鳥離巢﹐他會如是。
如果你必須離巢才能進行下一個階段的成長﹐
他會推你一把﹐逼你去飛。
他希望你能飛向天空﹐飛向上天。
但你也可以選擇停留在地面。
如果你要一個只會微笑的師父﹐
你應該找一個木頭佛。
沒有高徒是邊走邊罵的。
高徒能在所有的情況中學習﹐拿到檸檬做檸檬水。
高徒能記得所有學到的東西﹐保留有價值的繼續用。
高徒會勇于接受選擇的挑戰。
高徒能舉一反三﹐試著用師父﹐上天的眼光看事情。
高徒有信任﹐對上天完美的信任。
高徒有誠實﹐身心意統一的誠實。
高徒有容忍﹐因為毫不計較。
高徒有溫和﹐因為他們以柔克剛。
高徒有喜悅﹐因為他們無所懼。
高徒不設防﹐因為他們不妄想。
高徒喜給予﹐因為他我無別。
高徒有耐心﹐因為他曉得結果是好的。
高徒有開放的思維﹐因為他隨時接受上天新的訊息﹑教導﹑與價值觀﹐
隨時準備好繼續成長。
你是個高徒嗎﹖
你是上天最好的學生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